百度彩票| - (中国)百度搜索
百度彩票2023-01-31 16:05

南大“三板斧”直指科研评价改革******

  从率先引入SCI论文指标,到主动打破“SCI至上”——

  南大“三板斧”直指科研评价改革

■新征程新作为

  今年,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教师李川顺利晋升为教授 。

  作为“羲和号”卫星科学与应用系统的总设计师,从2015年起,李川便将主要精力投入卫星工程的论证和研发中,志在解决我国太阳物理研究严重依赖国外卫星数据的“卡脖子”问题。经过团队多年艰苦付出 ,2021年 ,“羲和号”发射成功 ,开启了我国空间探日的时代 。正 是由于在这项国家重大工程中的突出贡献 ,李川在今年的教授职称评审和答辩中获得了校内外评委一致认可 ,顺利晋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深化科技评价改革。近年来 ,南大积极改革科研评价体系 ,坚持质量与贡献导向 ,取消了“数论文、数项目、数奖项”单一评价体系 ,重点评价学术贡献、社会贡献以及人才培养贡献,为科研创新注入源头活水 。

  优化考评体系 ,避免一把尺子量到底

  20世纪80年代末,南大作出了一项至今还在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界 的决定:率先从国外引入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指标 ,作为当时教师职称评审、博士生学位授予的重要评价标准 。

  这项改革对于当时还较为封闭 的国内高校来说,无疑是一颗“重磅炸弹”。“当时国内外学术水平差距较大 ,缺乏客观有效 的科技评价体系 ,SCI论文指标凭借其透明 、简单 、客观等优势 ,迅速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 ,对推动南大等国内高校科研成果走向国际舞台起到了积极作用。”南大科学技术处处长姜田表示。

  20世纪90年代起,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的SCI论文数量等量化指标 ,成为中国考核评价学术成果 的主要标准 。然而,过度追求SCI论文数量 的现象逐渐显现 ,科研工作出现了价值追求扭曲 、学风浮夸浮躁和急功近利等问题 。

  打破“SCI至上” ,避免一把尺子量到底,曾经的“吃螃蟹者”开启了改革 的步伐 ,从2014年提出做问题导向的原创研究,到2018年提出构建“三位一体原创驱动式”科学研究新模式 ,一系列改革让南大科研评价 的理念更加明晰: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 、学术贡献为导向 的评价体系 ,让科研人员在创新链条上走得更远。

  如今 ,南大吹响了科研评价改革“先锋号” ,正在实践以质量和贡献为要素,以论文、奖项 、专利、专著、决策咨询报告 、文献整理 、学术译著 、艺术创作等各类成果形式为支撑的综合评价体系 。同时,全面考察人才在培养周期内的表现 ,包括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 、社会服务、专业发展等 。

  从事传感芯片相关研究 的南大教师张丽敏就 是“不唯论文和影响因子”评审机制 的受益者 。5年来,她专注于国家战略和民生需求引导的科研工作 。尽管相关研究存在难度大 、周期长、期刊影响因子低等问题,但这并未阻碍她晋升为教授。职称评审时,张丽敏重点介绍了研究工作 的原创性和自主知识产权 的完整性 ,展示了相关成果在非接触可穿戴设备 、运动姿势识别等领域的应用与前景,获得评委认可,顺利晋升 。

  “对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前沿技术突破、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在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作出重大贡献 的教师 ,申报高级职称时论文不作限制性要求,进一步倡导学术贡献 、社会贡献 。”中国科学院院士 、南大校长吕建表示 ,创新服务是教师 的第一贡献 。学校紧紧围绕“双一流”建设总体目标 ,大力开发教师“第一资源” ,突出质量贡献 ,着力下好科研评价改革“先手棋”。

  为了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 ,2021年 ,南大完善科研创新激励办法 ,由过去简单 的工分制变成主客观评价相结合 的形式 ,不可量化 的贡献有了体现方式 。同时 ,纳入评价 的成果形式更加多元 ,论文在量化评价环节中的权重明显降低。

  落实分类评价,打通各类人才晋升通道

  南大艺术学院教师陆庆龙擅长油画和水彩画,他的50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 、江苏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作为美术专业 ,实践性与创作能力一直 是这个专业应该具备的重要特质 ,但在综合类大学 的职称评审体系中往往不受重视 。”让陆庆龙欣慰的 是,南大充分考虑到实践类专业特点,在职称评审中予以突破。

  在评审述职中 ,陆庆龙没有简单地选择期刊学术文章进行介绍,而是重点展示了自己近年来的美术创作。他在业界高度认可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上分别获得了“中国美术奖”金、银 、铜奖 ,这些优秀创作成果得到了专家评委一致认可 ,使他顺利晋升教授。

  在南大,越来越多像陆庆龙这样的特殊人才被“破格”聘用。作为全国较早开展分类评价 的高校之一,南大在人文、社科 、数理等学科分类基础上 ,进一步打破同质化评价标准 ,围绕学科特殊性,有针对性地分类设置审查形式及要求 ,并深化推行代表作制度,建立更专业 的“小同行”专家组进行评审,确保评审客观、公正和专业 。

  例如,在校内学科学术方向中较为小众冷僻或专业特色明显的语言 、书画艺术等被列入“冷门绝学”评审组,增加“作品参加国家顶级展览”“被著名博物馆收藏”等定性指标描述;面向航空航天等国家需求的科研人员设立专用先进技术学科组,评价重点放在是否在专用先进技术领域获得较大学术影响或取得经济 、社会效益 。

  南大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陈乐长期从事航空航天领域相关工作 ,多次主持并参与航天部门重要科研项目 ,但由于科研项目 的特殊性 ,成果难以成文。在过去的评价导向下 ,特殊科研项目一线研究人员在职称评审中往往竞争力不足,人才的“引 、留 、用”困境难以解决 。

  针对此类人才评价特殊性 ,南大积极“做减法” 。教师的职称评审不再唯论文数量 ,转而关注人才 的代表性成果 ,兼顾科研任务类型和国家与社会认可度。根据科研项目等级 ,构建合理 、公平 、透明的人事考核制度 ,同时配套相应的目标激励和政策激励制度等 。

  “分类评价体系让青年科研人员最大化享受政策红利,有更多 的获得感和成就感 ,激励我们聚焦主责主业,能够轻装远行 。”陈乐说 。

  据统计 ,在2019到2021年度专用先进技术学科组职称评审中,最终评定教授5人、副教授2人 ;在特殊岗位学科组评审中,2人获评教授 。

  “学校积极在不同学科、不同层次 、不同阶段人才特点 的精细化分类评价机制上积极探索。”南大人力资源处副处长孙涛表示,希望通过健全分类评价体系 ,破除思想桎梏 ,让更多青年科技人才心无旁骛地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潜心前沿基础研究 ,推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 。

  坚持发展性评价 ,尊重人才成长规律

  “在我工作初期长时间没有高水平论文产出的情况下 ,学校充分肯定了实验室建设的进展 。”今年,南大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教授聂越峰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 ,成为学校A层次领军人才 。回顾这些年科研历程,聂越峰认为 ,学校提供 的良好科研条件和宽松学术环境 ,让他坚定信心瞄准颇具挑战 的前沿基础问题展开研究 。

  自2015年来到南大后,聂越峰一直致力于建设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的氧化物分子束外延与原位角分辨光电子能谱实验平台 ,到2018年首聘期考核时,他只发表了一篇论文。但学校对其工作状态和阶段性成果进行了综合评价 ,继续给予支持。2019年 ,他带领团队制备出世界上最薄的钙钛矿氧化物新型二维材料,并取得系列进展 ,相关成果两度发表于《自然》杂志。

  聂越峰 的经历并非个例。近年来,南大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坚持将发展性评价思想贯穿于考核评价工作全过程 ,使人才评价激励机制从“指挥棒”升级为“推进器” 、从“检测站”转型为“加油站” 。学校邀请同行专家共同组成专家组,注重聘期进展 ,对于早期在搭建实验平台投入较多精力 、建设进展较好、论文成果显示度不高的人才给予充分肯定。

  对于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人才 ,南大倡导不同的学术成果显示内容 ,重点评估发展潜力,对青年学者 ,注重学术活跃性的评价 ,鼓励他们立足科学前沿攀登科学高峰 ,逐步形成自身学术特色 ;对中青年学者 ,注重个人学术研究系统性 的评价 ,鼓励他们建立和扩大自身学术影响力 ,着力组织科研团队主持承担国家级重大课题 ;对于学科带头人,注重评价其学术研究高度,鼓励他们提携培养青年人。

  “对不同学科领域、不同发展层次的教师而言 ,科研产出的周期和方式均有所差异 ,坚持考核与跟踪相结合、评价与发展相一致 是南大发展性评价的核心理念。”孙涛介绍,动态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给“一顶帽子戴到底” 的痼疾下了一剂猛药 ,避免了仰赖头衔 、逆向“发展”现象的滋生 ,而在评价过程中贯彻“引育并举”原则 ,有力提升了师资队伍整体实力 ,增强了人才队伍 的竞争力与活力 。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 。当前,南大正广泛开展“全面贯彻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第一个南大’”大讨论 ,充分借鉴师生真知灼见,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解放思想 、集思广益 、凝聚力量。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大党委书记谭铁牛表示 ,学校将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建设“第一个南大”的重要指示和重要回信精神 ,着力发挥教育 、科技 、人才 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 ,建设一流教学科研队伍,提供战略人才支撑 ,不断培养战略科学家,打造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造就一流青年科技人才队伍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本报记者 焦以璇 通讯员 于玥晗)

百度彩票

大湾区工程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首个主塔封顶******

  中新网广州1月9日电 (蔡敏婕 岳路建)广东省交通集团9日发布消息称 ,备受关注 的粤港澳大湾区工程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建设迎来新进展。当天 ,随着最后一节塔柱混凝土浇筑完成,5座主塔中 ,关键工程高栏港大桥东塔首个主塔封顶。

  黄茅海跨海通道是继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之后 ,粤港澳大湾区又一跨海通道工程。项目路线全长约31公里 ,海域段长度约15公里,跨海段设置2座主桥。其中高栏港大桥为主跨700米 的双塔双索面全漂浮钢箱梁斜拉桥 ,双塔总高皆为254.7米 。

大湾区工程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首个主塔封顶 广东省交通集团供图大湾区工程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首个主塔封顶 广东省交通集团供图

  高栏港大桥设计采用混凝土空间曲面圆端形独柱塔,塔柱截面由圆形渐变至圆端形再由圆端形渐变至圆形 ,最大直径18米 ,最小直径8.5米,主塔每一节段 的空间造型不断变化,导致需求的模板造型均不相同 ,主塔塑形难度大 、施工工艺繁杂。

  为了实现主塔截面空间曲面线形变化 ,黄茅海跨海通道建设者将整座主塔分为43节分别制作外模,每节外模由24片弧形板片组成,弧形板片又由数块数控造型板拼接而成 。其中 ,项目创新采用了基于BIM模型的数控雕刻系统 ,将事先画好 的图形转化成坐标数据,导入到数控机床中,使机床能够自动地以“毫米级” 的误差制作出数控造型板,保证主塔每一节段外模 的标准线形。目前 ,项目已累计完成数控造型板制造21600块 。

  东塔承建方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黄茅海通道T3标项目经理曾柯林介绍到 :“随着主塔爬升截面尺寸变化,项目通过CNC数控雕刻机切割造型木,精准实现24片弧形板片的裁切或补缝,模板爬架平台也随之增加或减少面板,最终实现了海上小蛮腰空间曲面结构主塔一爬到顶 的目标 ,大幅度降低了爬模施工安全风险”。

  相较于每一节塔柱的高精度制造,塔身的混凝土外观质量与美感同样重要。由于曲面塔身更易开裂,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成立了主塔攻关小组,开发了基于云端 的大体积主动温控系统 ,使得主塔混凝土浇筑及养护过程中内外温差减小 ,同时对浇筑后的混凝土采用自动养生喷淋系统与防风帆布覆盖养护措施。

  黄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工程部经理沈大为表示:“在浇筑混凝土时,加入抗裂纤维 、抗裂剂等多种新型抗裂材料 ,配合养护措施使用 ,取得了良好的抗裂效果和养护效果,多种举措并行也实现了每节主塔的高品质建造。”

  目前,黄茅海跨海通道建设顺利,关键控制性工程黄茅海大桥与高栏港大桥 的其余4个塔柱施工全部过200米,预计今年上半年实现全部封顶。项目预计2024年建成通车 ,建成后 ,将与港珠澳大桥 、深中通道 、南沙大桥、虎门大桥 ,共同组成粤港澳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早日形成世界级交通枢纽。(完)

  •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百度彩票地图